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指一些網絡貸款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近兩年部分大學生因為高消費陷入校園貸的泥潭。裸條事件以及諸多不幸的事件背后,往往有校園貸的影子。
一些非正規的貸款平臺或機構就是利用高校學生較弱的社會認知能力與防范心理,通過諸如“低利息”“0首付”等低門檻貸款引誘過度消費,再設置繁瑣的提前還款條件或逾期不提醒等方式,讓學生支付“違約金”、“滯納金”、“手續費”等高額費用。
校園貸會造成什么后果?
1.校園貸款具有高利貸性質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準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不法分子從這種小額貸款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2.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
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足以滿足其需求。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并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采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
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會采取恐嚇、毆打、威脅等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4、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貸”進行其他犯罪
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的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如何抵制校園貸?
一、強化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辨別能力
面對打著“零利息”、“零首付”、“低門檻”、“低成本”名號等吸引眼球的貸款信息,我們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主動了解相關金融貸款知識和法律法規,辨別真偽,避免被不良網貸的表面假象誤導而陷入困境,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二、強化責任意識,樹立理性消費觀念
生活上不羨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從,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拒絕過度消費、超前消費。要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
三、強化信用意識,維護自身權益
很多外界詐騙分子,盜用學生的身份證和學生證等個人信息進行違規貸款。無論是對承諾提供“好處”的陌生人,還是關系密切的同學朋友,切勿使用個人信息替他人進行網貸,避免出現“違約”承擔連帶責任,注重維護自身的權益。
四、自覺抵制不良網貸,弘揚青春正能量
大學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經歷,因此,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不參與不良網貸宣傳活動,不從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代理活動,堅決抵御不良網貸。專注學業,珍惜青春韶光,做一名文明合格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