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秋潛入課,育人細無聲
——張智強教授“課程思政”專題報告
9月22日下午,秋分,天空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有一絲絲涼意,但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師們紛紛從各個地方趕來,分三個專業在三個會議室認真聽取上海中醫藥大學張智強教授在線上為我校所作的“課程思政”專題報告。此次報告是學校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由中南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承辦,學院積極組織教師進行集中學習和研討,由教學副院長陳卓教授主持。
張智強教授針對“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通過回顧上海中醫藥大學在課程思政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為我們詳細解讀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具體闡述了“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責任”的課程思政內涵,分析了將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專業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他認為在專業教學中,要注意挖掘專業知識體系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專業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度、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的內生學習動力,提高專業教學質量。他提出課程德育要把握好融入性、實踐性和主體性三大原則,處理好“價值觀、知識和技能,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個人與團隊與社會”的三個關系。做好課程思政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切忌產生新的“兩張皮”,避免“貼標簽”等形式主義的做法。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專業教師應立足課堂,深化課程思政,提升課堂育人功能。
這次報告很生動很具體,為我院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為專業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實踐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工作思路。我們將緊緊圍繞全面育人這一核心點,按照“學校規劃-學院推進-教師實踐”三位一體的工作思路,堅持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分類建設原則,實施 “五個一工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從細微處著手,于平常中見真,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與整體課程的有機融合,凸顯立德樹人與潤物無聲的教育理念,積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主講人簡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思想政治教育特聘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課程思政指導委員會主任,原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實地核查督導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歷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德育處(學生處)副處長,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等職。1996年11月至1997年12月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從事訪學研究。
長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表論文20余篇。編著出版專著10余本。曾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先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成果獎特等獎、一等獎等。